图、文/爱范儿授权转载
苹果对於 MacBook Air 系列的定位一直在变。
在诞生之初,以轻薄的设计着称,而随着 Retina 萤幕的普及、MacBook Pro 的崛起,MacBook Air 也成为了苹果电脑的「入门」基本款定位。
即使在 2018 年,苹果再次重新设计 MacBook Air,并配备了 Retina 屏幕,但定位并没有改动。
MacBook Air 依然是「平价」的 Mac。
一直到今年 2022 年,MacBook Air 再次更换设计,舍弃经典的「楔形」设计,转向了与 MacBook Pro 相近的外型。
从理论上来说,新的 MacBook Air 依然足够 Air,整体规格也稍低於新 MacBook Pro,但定位却不再以「入门」款自居。
普及 M 晶片的重任就交棒於旧款的 MacBook,新 MacBook Air 则与 14 寸、16 寸 MacBook Pro 组成了苹果新的 MacBook 产品线。
如果说 MacBook Pro 着重於实用和专业级, 那麽不再平价的 MacBook Air 则开始偏向「时尚」,或者说是「外观」。
最大的变化是设计,不是 M2
与 iPad Air 类似,新 MacBook Air 在配色上新加入了「星光色」与「午夜色」。虽不及 iMac 的五彩配色,但依然能与 MacBook Pro 系列拉开辨识度。
在不同产品系列使用不同的配色,是苹果一贯的做法。
比如在 Pro 定位的产品上,苹果通常会用灰、黑这种有科技属性的配色,在面向消费大众的产品中,则偏向於多彩,以展现产品的活力。
很多人在看到 M2 MacBook Air 的新设计後,认为没有延续「楔形」的设计反而让 MacBook Air 没有了原本的灵魂。
实则不然,在全面转向 M 晶片之後,MacBook 系列的设计语言不再激进,而趋向於实用,M2 MacBook Air 也是如此。
「均一」的设计风格,让 MacBook Air 有了更大的内部空间,电池也不必为了楔形设计而采用阶梯状。
如此,M2 MacBook Air 的电池容量可以比上一代的 M1 MacBook Air 更高、续航更长,并且内部结构也变得更为整洁和简单。
与 M1 Pro、M1 Max 的 MacBook Pro 不同,M1 MacBook Air 仍旧是新晶片与旧外观的组合,而 M2 MacBook Air 才是新晶片和新设计的结合。
▲ 左:Intel 版 MBA,右:M1 MBA。图片来自:ifixit
在 M1 MacBook Air 内部,苹果把原本预留给风扇的位置更换为一个散热模组,另一侧通过散热膏连接到 M1 SoC 晶片上,散热效率相当有限,但依旧算是个较为合理的散热方式。
到了 M2 MacBook Air 这里,理论上来说,抛弃了「楔形」设计,对於空间的运用应该更游刃有余,可以有着更严谨的布局和设计。
▲ 很像 iPad。图片来自:MaxTech
而在 YouTuber Max Tech 拆解下,M2 MacBook Air 内部的组装方式和散热配置与 iPad 颇为相似。
一块 SoC、RAM 和硬碟组成的主板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的空间被电池占据。
值得肯定的是,与 iPad Air 5 和 iPad mini 6 类似,电池采用了方便维修更换的易拉胶带。
主板部分则只用了薄薄的一层金属做阻隔和被动散热,SoC 也是通过散热膏间接的接触。
倘若说对於 iPad 来说,这种散热设计算是正常设计的话,那把它放在 PC 上,则就有些「简陋」了。
甚至可以说,相对於 M1 MacBook Air 的散热模组,M2 MacBook Air 在散热上已经退步了。
不可否认,M 晶片相比於传统的 x86 晶片,有着绝佳的能效比。在中轻度工况下,有着更低的发热,也完成了苹果放弃「风扇」的想法。
只是,在 M2 MacBook Air 上,简陋的散热配置,让 M2 的性能提升变得不再明显。
M2 MacBook Air 散热是个问题了
与 M2 MacBook Pro 的对比之中,M2 MacBook Air 的温度有着更大的波动,有着明显的积热、降频再积热的循环。
长时间进行较繁重的任务时,MacBook Air 的执行速度会持续下降。
▲ 图片来自:GregsGadgets
即使与同样是 M2 的自己相比,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
新的 MacBook Air 共有两种 M2 SoC,入门版是 8 核心 CPU 配合 8 核心 GPU,而标准版的 GPU 则是 10 核心。
在 GregsGadgets 的测试中,同样的《古墓奇兵》游戏中,8 核心 GPU 的入门版成绩略胜於 10 核心 GPU 的标准版,主要的原因便是散热不佳,使得 10 核心 GPU 有着更大的热量堆积,进而快速进入降频阶段。
另外,在 MaxTech 连续使用 CineBench R23 进行跑分的极端工况下,M2 MacBook Air 的 CPU 从 3.2GHz 降至 2.65GHz,核心温度也飙升到 94℃。
同样地,在多轮的 3D Mark 中,GPU 也有着如此的经历,最低频率来到 900MHz,与初始的 1398MHz 基础频率有着不小的差距。
不止是这些高强度的跑分测试,在很多外媒和我们自己的测试和使用中,新 MacBook Air 同样也遇到了散热不佳而降频的状况。
▲ 与 M2 MacBook Pro 相同,仍旧是单 NAND 颗粒。图片来自:MaxTech
除此之外,存在於 M2 MacBook Pro 入门版 256GB 的 SSD 降速,同样也出在M2 MacBook Air 256GB 版本之中。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M2 MacBook Air 的轻薄特性是舍弃了持续稳定的性能释放。因此,它更适用於轻办公的状况,甚至直接一点说,新 MacBook Air 更像是个纯上网的笔记型电脑。
MacBook Air 的定位开始偏向於「时尚」,也是基於它在性能上的表现。
偏向时尚让新 MacBook Air 的受众更窄
纵观苹果产品,打上时尚标签的应该就是初代的 Apple Watch。
▲ 2014 苹果秋季发布会场地。图片来自:CBS
在发布时,不同於传统的科技产品,Jony Ive 邀请了时尚界的名流一同参与,并花费重金在 Flint Center 建造了一座纯白的建筑,来为 Apple Watch 造势。
随後,Apple Watch 也频繁出现在时尚杂志中,并与各大奢侈品牌联名推出表带。
那时的 Apple Watch 更像是一款腕上的潮流配饰,而 Jony Ive 也希望 Apple Watch 能够对瑞士传统手表行业造成冲击。
并且随後,苹果也开始在法国、英国等地的高档百货公司设立 Apple Watch 专柜,以求自己逐步打入精品市场。
只是,初代 Apple Watch 在功能性上与市面上其他产品相差不大,而且所谓的「精品」策略也无法说服大众消费。
在一年之後的 Apple Watch Series 2 中,苹果也开始以运动、健康监测等实用导向来定位 Apple Watch,一直延续到现在。
如今,Apple Watch 的定位仍旧是健康导向,从初代的心率,发展到现在的血氧、心电图、睡眠监测等一系列的个人健康助手。
Apple Watch 也成为当下许多人日常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而 Apple Watch 定位的转变,也是如今 Apple Watch 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转折。
在 Mac 全面转向自研 M 系列晶片後(尤其是 M1 MacBook Air 的表现),似乎苹果终於找到了轻薄与性能之间的平衡,不会因为过分的轻薄而损失大部分性能。
但在 M2 MacBook Air 中,由於散热配备的调整,似乎又回到了老路,追求轻薄的背後,总要舍弃不少的性能,纵使 M2 有着远超 intel 晶片的能效比也无可避免。
如此来说,M2 MacBook Air 更像是外观设计上的一大改变,而非是藉由 M 晶片的高能效,带来的双向升级。
M2 MacBook Air 的定位也与初代 Apple Watch 有了几分相似,它们更偏向於时尚潮流的外观,而非是功能取向,如此的定位可能会一直伴随着 M 晶片的 MacBook Air。
延伸阅读》
- M2 MacBook Air 依然存在 SSD 读写降速的问题
- M2 MacBook Air 开箱评测:令人惊艳的外型,对於效能可能有点遗憾
- M2 版 MacBook Pro 爆出读写速度少了一大半,这里告诉你原因出在哪里
- M2 晶片接下来会被放进哪些 Mac 里?分析师给出答案
- 如何手动把 M1 MacBook Pro 升级成 M2 版本?国外 YouTuber 教你
- M2 版 MacBook Pro 值得买吗?优缺点与 5 大考量一次分析给你听
如果想知道更多关於 Apple 的消息、教学、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欢迎大家点击以下任一 LOGO,追踪我们的 Facebook 粉丝团、加入官方 Line 帐号、订阅 IG 以及 Telegram。
|